新京报讯(记者 张璐)11月2日以来,恶劣天气导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逐渐累积,引发区域性污染过程。随着区域排放和区域传播的结合,北京 PM2.5 浓度持续上升。今天(5日)上午11点,本市空气质量达到四级,中度污染。全市集中度分布呈现西部低集中度、东部集中度高的特点。 11月2日以来,疫情蔓延形势进一步恶化,局部污染不断累积加剧。 3日夜间,太行山前邯郸-石家庄-邢台-保定沿线PM2.5浓度达到良或轻度污染水平。 4日,南风吹来,使该地区污染向北扩大、加剧。 4日晚,北京、天津等多个城市北省达到轻度至中度污染水平。在此期间,北京PM2.5浓度逐渐升高。 2日上午还处于个位数,但到5日凌晨,已经升至3级,属于轻度污染级别。气候条件不利,污染不断积累和扩散。过程前2至3天,该地区受东部反气旋后方影响,引发大范围偏南风和强烈的地表逆温,导致污染物积累,并随偏南风沿太行山北移。一路上,高压系统在第4天和第5天减弱,该地区以低压系统为主。 5日整,该地区出现浓雾,边界层达300米。与前期相比,疫情蔓延形势有所恶化。高湿度和高湿度静态条件促进二次颗粒反应,加剧PM2.5污染。 PM2.5成分中的硝酸盐、氯离子和有机物显着增加,其中局部燃烧源和二次源贡献显着。北京PM2.5浓度上升过程中,城区一次、二次成分浓度同步上升。主要成分钾离子和氯离子增加了2~4倍,反映了当地生物质燃烧源的影响。次要成分硝酸盐也加倍,硝酸盐/硫酸盐比率增加。这体现了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共同推动PM2.5持续增加的影响。据最新预测,北京空气质量6日、7日将有所好转,9日将全面好转。低压系统5日仍受控制,该地区形成浓雾且分散条件仍然不利。预计空气质量为3-4级轻度至中度污染。 6日1至7日,由于东北高压系统发展,扩散情况逐渐好转,6日仍维持3级轻污染,7日改善为2级良污染。8日低压系统过后,该地区再次受到污染影响,为2级至3级轻污染。9日起,空气活动明显冷,扩散条件全面改善,空气质量转为良好。编辑:张树静、校对:王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