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计划再增加一条邮轮航线。 11月5日,记者从朝阳区水利局获悉,鸭河通航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,全长15公里的鸭河游船航线已开始试航。目前,船闸投运、滨水空间改造、附属设施开发、水库建设正在统筹推进。该线路计划于明年正式运营。这条承载着古老水运历史的文化河流,将以全新的面貌正式呈现。乘客可以从北京市中心乘船前往城市副中心。巴河15公里邮轮航线已开始试航。新京报记者王飞拍摄打造动水景观长廊。北京首条连接市中心和副中心的旅游线路是从Indi Po出发的全长15公里的线路rt 至八河温榆河段。驼房营、北岗子、东坝、金山4个复线船闸建设已竣工,进入试车阶段。游轮从印度港码头出发,沿途经过将台、酒仙桥、东巴、金山等核心集群,最终抵达副中心。该路线以“四季景观”的设计理念,打造令人惊叹的水景长廊。秋天,湖月桥两岸的金叶蜡林变成了金黄色,水杉的枝叶变成了橙红色。春天,河边山桃、青桃竞相开放,河边兰花、波斯菊等花卉争奇斗艳。这条航线不仅是旅游水道,也是振兴沿江经济的“黄金水道”。该线路将依次连接北京太口广场、798、751艺术区、琅琊区n 火车站、其他沿海商圈及文创园区。南园站创意文化园东北角是近水边的黄金地段,但又不在水边。即将竣工的北京太口广场将成为水城融合、融合滨海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理念的商业新地标。 798/751艺术区及丽都商务区位于灞河沿岸,是文化、旅游、商业最重要的汇聚点之一。这条有着800年历史的河道正在逐渐转变为世界级的沿海经济体。 15公里的巴河邮轮航线已开始试航。新京报记者王飞拍摄的“步道+骑行路”,全长21公里的海滨慢行系统相连。除乘船游览外,还连接巴杰河两岸长达21公里的滨水慢游系统,形成“步道+骑行路线”多式联运网络。 13座过江桥梁已完成桥下连接,更加方便市民和游客漫步滨海空间。目前,使馆四段已开放森林草原滨海区1.5公里,酒仙桥公路至阆源段山壁库滨海区2.3公里,机场二高速至温榆河段滨海区6.7公里。沿线正在建设一个完整的邮局、一个邮轮码头和一个综合体。朝阳区水利局官员表示,“十五五”期间,目标是建成海峡两岸仅存的43.4公里过境系统,上游连接北海沟,下游连接清河/温榆河和北运河。沿河流垂直方向,全长43.4公里临海绿道将与沿线公园绿道、市政慢路网连接,打造水网、绿地网、路网“三网合一”。巴江游船沿线风景。新京报记者王飞拍摄了蓄洪设施和滞留区设备。巴河口蓄洪调蓄区建设工程已对外开放,雨水调蓄能力338万立方米。前门的景观美化和装饰等收尾工作正在进行中,预计12月底全面完成。项目管理区域自雅河机场第二公路至卢文峪河口,全长6.7公里,建筑面积248.38公顷。八川是文女川的支流,发源于西部的东北堀,与文女川汇合东起金山镇沙谷,全长21.7公里,流域面积163.1平方公里。该航道是北京“西蓄东泄、南北分洪”排水调度体系“东泄”和“北分洪”的核心。直接负责城市中心区和副中心的防洪排涝工程。项目包括新建两个挡洪库,总库容338万立方米。目前,三座独立防洪闸门、一座控制闸门和一座船闸已竣工,一座31米高的水态观测塔主体工程也已竣工,满足了精准监测洪水情况的需要,同时兼作旅游和观测设施的动力。河口库区在保证防洪功能的同时,全面重塑河岸空间e 从生态的角度来看。 11500株观赏树木,包括39种乡土观赏树种,沿河岸精心分布,形成层次丰富、季节景观丰富的生态绿色长廊,成为秋季游览雅川时最美的风景。此外,项目保留了原始林带、大树和小岛,为苍鹭、夜鹭等鸟类提供了栖息地,与周边农田形成了完整的食物链,营造了美丽而野性的生态空间。朝阳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通过雅川滨海空间的管理,将居住区、公园、绿地等城市资源纵向连接起来,为市民提供优质的生态休闲空间,让他们“窗外看草木,出门看风景”。我们将横向开展联合管理水坝,打破“水就是水,一坝又一坝”的旧格局,将河流与绿地融为一体。和建筑物。新京报记者吴婷婷、编辑白爽、校对杨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