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闻:2025年10月20日山西突发3.9级地震,是否引发街头混乱?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地震?真相:近日,有网友发布消息称,山西省发生3.9级地震,造成街头混乱。这引起了人们的担忧。经当地有关部门核实,该信息与事实不符。据中国地震网消息,10月18日14时07分,山西省忻州市新府区(北纬38.58度、东经112.50度)发生3.9级地震,震中深度10公里。省市有关部门派出现场工作组赶赴震中地区开展调查。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,震区社会生活正常。另一位网友发布信息称:“10月19日凌晨,有一个濮阳市范县地震。”范县地震防灾办公室证实该信息不实。(来源:“山西省互联网报道”微信公众号、河南省互联网辟谣平台)误区:高层建筑9层至11层污染物浓度最高吗?真相: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,影响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分布 受多种因素影响,包括污染物类型、风速和风向、温度和湿度以及建筑物周围的环境。污染物不会积聚在特定楼层,毫无疑问哪个楼层的污染物浓度最高。 9至11层污染物浓度较高的传言,可能与网上流传的“灰层”有关。 “灰层”一词并非来自科学研究,而是来自网络文章 从 2003 年开始,并已没有科学有效性。对此,美联社曾与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合作,对多个楼层的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测试。结果表明,对于粒径较大的污染物,楼层越高,污染物浓度越低。对于比较小的颗粒,30层内浓度差异并不大。 (来源:微信公众号“科学辟谣”) 公告 公安机关公布网络谣言治理10起典型案例详情:根据“廉洁互联网2025”专项工作开展情况,全国公安机关继续加大对造谣者的打击力度。我们介绍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。案例一:刘萌萌、李萌萌等四人在网上捏造一张上海老人抢走奢侈品手提包勒索5万元的网络骗局照片om 它的主人。近日,市公安局、上海市网络安全部门发现,刘某某(男,34岁)经营一家奢侈品回收店。为增加店面知名度、吸引粉丝,李孟某(男,25岁)与店内工作人员合作,通过证券公司寻找方孟某(男,62岁),到太古汇,并播放一段假视频,内容称:“上海一老人拿了一个名牌手袋,从店主那里偷走了5万元。”主持人沉某某(女,29岁)以演员身份出现。该视频引发关注和争论,对当地形象产生负面影响,改变社会秩序和公共秩序。案例二:刘五猛编造、传播“进入云南省玉溪市需缴纳城市维护费200元”的网络谣言。近日,云南省互联网公安局发现,刘萌萌(男,50岁),为了吸引网红,为引起关注,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这样的消息:“响应国家号召,玉溪市政府决定,今后凡进入玉溪市,必须缴纳城市维护费200元,这笔费用可用于入场。”并在5年内随意离开玉溪市!只需500元,即可终身自由进出玉溪! “虚假信息引起关注和争议,误导当地民众,扰乱治安。案件三:王萌萌在网上编造、散布女儿‘王苗苗’被带走的不实谣言”,近日被浙江省公安和网安局发现。被发现有人(男性,28岁)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生成有关其“女儿”的虚假信息,以吸引粉丝并获得关注。 “王淼淼”被带走”,结合网上发现的女孩照片互联网并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。该帖子引发关注和讨论,诱骗众多爱好者转发,助推,扰乱社会秩序。案例4:李木猛在网络编造、散布“四川省德阳市液化气罐车爆炸”不实谣言事件。四川省公安厅和网信办发现,58岁男子李某某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如下信息:“一辆运载液化气罐的卡车突然起火爆炸。”行驶在四川省德阳市泾阳区东湖街道大地村时”吸引粉丝关注。剧烈燃烧引发了连续10多起爆炸。煤气罐飞了起来,掉到了地上。周围村民房屋的窗户大面积破碎。 “有关危险的虚假信息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和讨论,引起了恐慌”扰乱了当地居民的公共安全。案例五:王某在网络上编造、散布虚假谣言,称山西省大同市地震遗址已成废墟。近日,山西省公安网安局发现,王某(女,57岁)利用基于文本的人工智能工具,编造了有关“山西大同”的虚假信息。重庆金科廊桥水乡地震,里氏6.8级网络谣言事件英寸近日,重庆市公安和网络安全局发现,何某某 (女,53岁)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有关此次灾难的虚假信息,声称“6.8级地震”“金科廊桥水镇三组团发生地震”,误导人们谨慎讨论,引起当地居民恐慌,扰乱社会治安。 案例七:“山西省”捏造、传播刘先生事件 近日,山西省互联网公安局发现,刘先生(男,36岁)利用普通交通,编造虚假报警称“司机持刀刺伤人”。 他以自己亲眼目睹的纠纷为原型,发布到短视频平台上,欺骗关注讨论,扰乱公共秩序,以吸引粉丝、吸引关注。案例八:梁萌萌在网上编造、散布不实谣言,称山东省潍坊市一名学生在体检时因高烧死亡。近日,山东省公安网安部门通报称,梁某某(男,29岁) 老)在平台上发布了一段短视频“7月8日2:00PM。”吸引粉丝,吸引眼球。27分钟,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,12岁的李亮亮在完成比赛几分钟后,就摔进了一辆热气腾腾的塑料卡车里,距离400米体能终点仅一步之遥,此时电子显示屏达到了高温,温度达到了39摄氏度,塑料卡车表面已经超过50摄氏度。 三分钟……”谣言误导了人们的注意力和讨论,扰乱了公共秩序。案例九:刘五猛在网络编造、散布山东省威海市一小学开学第一天倒塌的不实谣言。近日,山东省公安厅网信局发现,刘某某(男,26岁)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不实谣言,声称威海市某小学 从山东开始的省市,开学第一天就崩了,吸引粉丝并引起注意。这种误导性的关注和讨论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恐慌,扰乱了公共秩序。案例10:李某在网络上编造、散布不实谣言,称佛山市一男子感染基孔肯雅热,经抢救无效死亡。广东省公安和网络安全局近日发现,36岁的李某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虚假信息,声称佛山市一男子感染基孔肯雅热,经抢救无效死亡。这种误导性的关注和讨论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恐慌,扰乱了公共秩序。上述人员均须依法追究责任。 (来源:“安全部公众号”官方微信)编辑 毛天宇